Search

不要屈服於孩子的哭鬧,愛他就陪他把情緒整理好

防疫宅在家裡一個月的時間,除了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不要屈服於孩子的哭鬧,愛他就陪他把情緒整理好

防疫宅在家裡一個月的時間,除了感受到天氣愈來愈炎熱的躁動之外,我也明顯感受到自己體內正在歷經更年期賀爾蒙變化的改變。

原本不怕熱很怕冷的我,常常覺得身體有一把火在燃燒,當控制不住時我甚至很想就讓那把火直接爆炸。

嗯!直接爆炸,當然可能會有傷及無辜的時候。

你家孩子情緒直接爆炸的時候,你是成為那個無辜被波及的可憐蟲?還是孩子是直接找你做他情緒的祭品呢?

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.鮑姆林德曾提出了衡量家庭教養方式的2個指標,一個是「回應」,看父母有沒有做到對孩子的需求回應,而不是漠視或放縱;另一個是「要求」,就是培養出擁有責任心和獨立人格的孩子,如此孩子才會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及較高的安全感。

在這樣的回應與要求中,我相信很多關心教養的父母都會努力的做到。但是為什麼還是常常會在教養與陪伴中感受到挫折或是沮喪呢?其實就是情緒這個變數的破壞力太強大了!

情緒雖然來去如風,但我們要抓住情緒的步數。當我們愈有能力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,也就愈能抽離出當下的情緒,讓理性出來。這樣才有機會教導孩子認識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。

年幼孩子的情緒變化比較單純,舉凡餓了、累了、煩了、無聊了!這些跟生理需求不滿足有關的狀況出現時,都會讓孩子的心情不舒服而爆炸!只要幫孩子把不舒服的感覺說出來,再協助他滿足生理上的需求,孩子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。比較麻煩的是看不到的心理需求沒有滿足,比方說恐懼、害怕、擔心、失落、猶疑等這些孩子感受得到卻又說不清楚的情緒,往往讓大人小孩如墜入五里雲霧之中。

幫孩子察覺情緒而不是屈服於孩子的哭鬧,愛他就陪他把情緒整理好。這樣孩子懂得梳理自己的內在後,他才會有平穩的外顯行為。

延伸閱讀:https://reurl.cc/M7O2WL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